<ul id="8ie0k"></ul>
  • <ul id="8ie0k"><acronym id="8ie0k"></acronym></ul>
  • 作者:管仲怡 李俠 來源: 發布時間:2025-3-1 10:12:34
    透視民間設立科學獎項的新趨勢
    ——以“睿遠科技大獎”與“睿遠青年科技獎”為例

      2024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學第三屆“睿遠科技大獎”和第二屆“睿遠青年科技獎”提名工作正式啟動。由于是新設立的,這個獎項目前在社會上的名氣還不夠大,但其運作模式、遴選標準、目標追求卻是非常有特色的。

      上海交通大學“睿遠科技大獎”和“睿遠青年科技獎”由1992級本科校友、校董陳光明發起設立,針對特定人群定向設獎,目的在于鼓勵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的科研精神,主要獎勵在全世界范圍內,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等領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上海交通大學在校研究人員或從事科研工作的廣大校友。

      目前,“睿遠科技大獎”已成功舉辦兩屆,獎勵8名學者;“睿遠青年科技獎”已舉辦一屆,獎勵6名學者。該獎項的創立,能夠極大激勵上海交通大學校友肩負時代進步的使命、人類文明發展的重任,在科技創新領域內不斷探索。

      作為一項民間設立的年輕科學獎項,其運行模式呈現出一些與傳統官方設立的科技獎項明顯不同的特點,這些變化預示著未來科技獎項將有新的游戲規則。為此,本文以“睿遠科技大獎”和“睿遠青年科技獎”為例,嘗試揭示這種潛在的發展趨勢。

     

    “睿遠科技大獎”評選模式與特點

     

      上海交通大學“睿遠科技大獎”于2022年2月設立,授予“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世界級原創成果、在應用研究領域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在科學前沿探索中作出世界公認的重大貢獻的杰出科學家”。

      “睿遠科技大獎”分設數學與物質科學獎、工程與材料科技獎、信息與空間科技獎、海洋工程與海洋科學獎、生命與醫學科技獎五大獎項,每年評選1次。每次評選各領域獲獎人原則上不超過1人,每位獲獎人獎金200萬元;如同一領域評選出兩位或以上獲獎者,則該領域獎金由獲獎者(最多3位)共享;如無合適人選,獎項可空缺。原則上,獲獎人年齡不超過70周歲。

      評選過程包含候選人提名、提名材料形式審查、領域組初評、評選委員會終評四個階段,結果于次年校慶活動期間公布并舉行頒獎典禮。其中,提名方式包括專家提名和機構提名兩種,不受理個人申請。上海交通大學兩院院士、校友院士,“睿遠科技大獎”評選委員會委員、領域專家組成員、歷屆獲獎人,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校董等可提名1人;各學院、研究院可提名1人;校友總會組織全球各地區、行業、院系等校友會進行提名,根據各校友會的提名情況,可提名5人(每個領域提名1人)。

      通過對前兩屆獲獎者個人信息的分析顯示,獲獎者獲獎時的平均年齡為64.6歲,8名獲獎者中有7人是兩院院士,獲獎之前多已是功成名就之士,這一獎項的激勵功能在于獎勵過去,即對科學家前期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的承認與補償。這種激勵路徑有助于讓科研人員潛心科研,并預設一旦做出好成果就有機會得到獎項的承認與合理補償,不會被遺忘。這一特征體現出“睿遠科技大獎”對資歷的重視,獲獎者在其學術領域內深耕多年,在專業領域內積累深厚底蘊并取得卓越貢獻。另外,深入審視獲獎者的學術貢獻,其考察視角超越了單純的論文發表、專利申請及榮譽獎項的獲得,更為深刻地體現在他們對整個學科生態、產業結構與理論塑造的深遠影響上。

     

    “睿遠青年科技獎”評選模式與特點

     

      “睿遠青年科技獎”是上海交通大學和睿遠基金在“睿遠科技大獎”基礎上增設的獎項,于2023年9月23日第一屆“睿遠科技大獎”工程與材料科技獎頒獎大會舉行期間啟動提名和評選工作,標志著獎項正式落地。

      “睿遠青年科技獎”授予“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科學發現、在應用研究領域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在科學前沿探索中作出引領性突出貢獻的優秀青年科研人員”。鼓勵青年人才的創新活力與探索動力,造就位于科技前沿的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原則上獲獎人年齡不超過40周歲,每屆各領域獲獎人數原則上不超過兩人,每位獎金50萬元。如無合適人選,獎項可空缺。其設立獎項、評選規則、提名方式、提名人數要求與“睿遠科技大獎”一致。

      就激勵功能而言,“睿遠青年科技獎”是對未來的激勵,即對青年科學家近期科學貢獻的獎勵,以此助推青年人才在未來取得更大的成績。從公開資料來看,“睿遠青年科技獎”獲獎者年齡基本集中在34歲至40歲之間,這一年齡區間普遍被認為是科研人員職業生涯中的黃金時期,這段時期如果得到合理的激勵,將會在未來收獲巨大的回報,這也是激勵功能的邊際效應遞增區間。這一階段的科研人員年富力強、思想活躍,但也是生活壓力最大的時期,此時如果能得到激勵與承認,將使激勵功能實現最大化。

     

    民間科學獎折射出的發展趨勢

     

      通過對“睿遠科技大獎”與“睿遠青年科技獎”的分析,可以看到民間科技獎如下三個重要發展趨勢。

      第一,提名制/推薦制取代申請制。這是國際上重要科技獎項運行的基本模式,如諾貝爾獎。回到中國語境下,申請制的弊端早已成為學術界的頑疾,因此,這種變化是對傳統官方科技獎評選規則的徹底顛覆,這種轉變意義重大。

      第二,學術領域選擇與獎勵力度呈現出一種比肩國際科技大獎的氣度。這是讓獎項迅速獲得社會影響力的最直接方式,如果獲獎者的成果得到確證并顯示出廣泛的應用潛力,將更有助于獎項聲譽的放大與積累。

      第三,獎項對于民間設立者的反向激勵功能。這種反向激勵體現在獎項對于設立者私人偏好的滿足,如“睿遠科技大獎”獲獎者只能是上海交通大學在職科研人員及全球校友,不在這個范圍內的科學家,即便成果再優秀也無緣該獎。這種設定看似損失,實則對設獎人而言恰恰是實現個人偏好與收益最大化的模式。筆者把這種狀況稱為情感距離效應,距離越近,情感越濃,因此回報也越大;反之亦然。

      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的今天,為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僅有國家的科技投入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積極引入多元化的社會力量彌補國家投入不足。同時,不同的資助模式之間也會形成競爭,從而倒逼官方改革科技獎項的僵化運行模式,激活官方獎項應有的激勵功能。■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4年12月刊 觀點)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网站|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图片|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亚洲精品线路一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 成人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片夜色在线|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蜜臀浪潮 | 日本h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 国产精品内射后入合集| 影院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熟女| 91精品在线国产|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v在线观看| 手机日韩精品视频在线看网站| 曰产无码久久久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亚洲性日韩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内久久精品视频| 热99re久久精品精品免费| 久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女同磨豆腐| 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精品视频|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 | 久久精品久噜噜噜久久|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