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ie0k"></ul>
  • <ul id="8ie0k"><acronym id="8ie0k"></acronym></ul>
  • 作者:記者 韓揚眉 來源: 發布時間:2022-9-13 3:48:22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
    文章千古事 “清白”留人間

       科研誠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只有堅守住科研誠信底線,學術生涯才能長久。

       在接受采訪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副主任歐陽鐘燦殷切寄語廣大科研人員和青年學子:文章千古事,“清白”留人間!

     

    可借鑒“他山之石”

     

       歐陽鐘燦從2015年至2017年國際學術期刊的兩次大撤稿談起。

       據《華盛頓郵報》2015年3月27日報道,英國大型學術醫療科學出版商現代生物出版集團撤銷了43篇生物醫學論文,其中41篇是中國作者;2017年4月,施普林格發布聲明稱,107篇已發表于《腫瘤生物學》的論文因涉嫌同行評審造假被撤稿,論文全部來源于中國作者。

       這些學術丑聞不僅破壞了整個學術界的健康發展、浪費國家資源,還嚴重影響了我國學術界的國際聲譽。

       近年來,為了營造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一系列的意見、措施和管理辦法。歐陽鐘燦提到,相關部門還發布了更細化的舉措,比如,中國科協對有學術不端行為的學者采取嚴厲懲罰措施,聯合其他機構發布了學術出版的“五個不要”;中國科學院科研道德委員會發布《關于在學術論文署名中常見問題或錯誤的誠信提醒》及《關于科研活動原始記錄中常見問題或錯誤的誠信提醒》。

       歐陽鐘燦表示,中科院高度關注學風建設,中科院科研道德委員會不定期通報科研誠信建設中的典型問題,以實際案例分析科研誠信的缺失,諸如引用、成果評議、誠信管理等。

       不過,科學發展并非一蹴而就。歐陽鐘燦認為,學者發現錯誤后應盡快向雜志提出勘誤;如果錯誤不可以勘誤,則應該盡快撤稿,以免傳播錯誤的科學信息。面對同行學術質疑,不應總是認為“這不影響結論,或覺得這嚴重損害個人名譽,要保留訴諸法律的權利。學者們更需要明白,針對學術不端的指控,迄今為止國內外還沒有勝訴的案例”。

       那么,如何才能營造出風清氣正的學術環境,減少科研失信行為?

       “在這方面,我們需要借鑒日本科技發展的經驗。”歐陽鐘燦指出。

       他追溯日本科技發展歷史時表示,從2000年到2019年的20年間,日本或日籍科學家獲諾貝爾獎15項,共有20位獲獎者,這一批科學家都是在上世紀日本經濟騰飛與科技立國時代培養出來的。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已發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未來20年內能否也像日本一樣,大面積收獲諾貝爾獎,這值得深思和研究。

     

    是時候改變科研評估規則了

     

       依據日本科學發展的經驗,歐陽鐘燦總結道,除了科學家勤奮工作以及科研環境、評價機制、經費保障等因素外,日本本土科技期刊的協力相助也功不可沒。

       “打破‘CNS’(《細胞》《自然》《科學》)的迷信,改變科研評估規則,真的是時候了!”歐陽鐘燦直言。

       他指出,縱觀科學史,許多有用的高被引論文,并不是發表在《自然》《科學》或《細胞》這樣的期刊上的。

       比如,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赤崎勇、天野浩,美籍日裔科學家中村修二,表彰他們發明了藍色發光二極管(LED)。瑞典皇家科學院評獎委員會編寫的物理學獎獲獎依據是,引用的16篇3位獲獎者論文中,有10篇是SCI影響因子很低的《日本應用物理雜志》刊載的論文。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本庶佑曾在采訪中指出,一流的工作往往推翻了定論,因此不受待見,同行評議時往往會提很多負面的意見,文章也很難上頂級期刊。“為了讓論文更容易被知名期刊接收而做的研究,絕不會是很好的工作,被《細胞》《自然》和《科學》拒絕,你的研究或許才是真正一流的工作。”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彼得•拉特克利夫曾在社交媒體發布1992年《自然》的拒稿信,信中稱“發現細胞缺氧的基本反應機制,不足以登上《自然》”。而當年彼得•拉特克利夫獲獎緣由即為“低氧狀態下細胞的反應”。

       歐陽鐘燦指出,衡量論文質量最重要的指標是“要活著”。他引用周光召先生的話指出,“不要單純追求SCI論文和所謂的影響因子及熱門課題,要做出能經得起時間考驗、真正有生命力的科研工作。在SCI各種因子中,引用的生命周期是最重要的。”

     

    將重要中文論文納入考核體系

     

       作為國內中文期刊《物理學報》前任主編,歐陽鐘燦身體力行地推動本土期刊的發展,進一步完善科研評價政策,將重要中文論文納入科研單位和個人科研成果考核體系,要求國家經費資助的項目,至少應發表一篇中文文章;探索建立科學的中文期刊評價體系,降低SCI在中文期刊評估中的權重,對中文期刊實行分類分級評估和管理。

       事實上,我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的論文就是發表在國內中文雜志。1977年2月,屠呦呦作為骨干成員的青蒿素結構研究協作組在《科學通報》發表了題為《一種新型的倍半萜內酯——青蒿素》的文章。

       歐陽鐘燦坦承,從諾貝爾獎論文發表例證反觀國內,我國當前以發表SCI論文論英雄的評價體系,驅使國內科研人員把優質論文爭相投向國外高影響因子雜志。而這也反過來影響了相當多的本土期刊——它們通過減少發文量來追求影響因子。

       “沒有規模和體量是不行的,優質內容的缺乏既降低了期刊的學術價值,也降低了期刊的影響力。”歐陽鐘燦說。

       支持一流期刊發展,國家相關部門已經提出明確要求。中國科協等5部委發布的《關于準確把握科技期刊在學術評價中作用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大力支持我國各類公共資金資助的優秀科研成果優先在我國中英文科技期刊上發表”。

       “有誠信的土壤來涵養,有求真務實的陽光雨露來澆灌,中國科技界才能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歐陽鐘燦說。■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22年8月刊 封面)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国产精品午夜爆乳美女| 久久精品成人国产午夜|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国产亚洲精品欧洲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嫩草影院|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国产在线麻豆精品观看|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精品久久久无码21p发布| 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香蕉麻豆|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久久| 久久精品韩国三级| 内射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模特私拍国产精品久久|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国产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浪潮在线|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看| 日本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最新精品露脸国产在线| 国产在线精品观看一区| 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不卡| 精品国产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51视频精品全部免费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