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ie0k"></ul>
  • <ul id="8ie0k"><acronym id="8ie0k"></acronym></ul>
  • 作者: 孟津 來源: 發布時間:2017-3-15 21:21:46
    給Science投稿的兩次經歷
     
    我在1999年應《自然科學進展》編輯的邀請,寫了一篇“談我向Nature投稿的經驗與體會”的文章。這篇文章在《進展》的網頁上看不到,因為只有2000年后的《進展》文章才放到了網上。但這篇文章被轉載到了很多地方,互聯網上可以找到,我這里就不列了。
     
    隔了這么多年,文章里寫的東西已經有些過時。比如說當時都是郵件投稿和審稿,要花很多時間。而現在都是網上電子版投、審稿,花的時間好像更長。現在可以在文章中帶附件(supplementary data), 這樣可以把大量的輔助性資料通過電子版形式和印刷版的文章聯系起來,可以讓Nature、Science發有大量輔助資料的文章。而我總的感覺是現在在這兩家刊物出文章比過去更難,這大概在一定程度上跟中國科學界的活躍投稿有關。
     
    對于我來說,一個很大的變化是在繼續向Nature投稿的同時(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說了為什么會傾向于Nature),也嘗試向Science投稿。這是基于一個基本的觀點,就是要讓自己的研究結果能在比較廣泛的相關刊物上發表,而不是局限于一個或幾個特定的刊物。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加自己研究的影響面。而一個研究者文章的影響力,也同時代表了他所代表的研究機構的影響力。
     
    2000年以來,我的同事和我向Science投了兩篇稿子,兩篇最后都出了,但都出得有點費勁。講講這些故事,也許會對讀者有點用處。
     
    第一篇稿是和國內同行的一個工作,全部作者都是中國人。文稿投出去后是漫長的等待,出乎預料的長時間,不像一個頂級刊物處理稿件的樣子。等煩了,就給編輯寫電郵催。因為等待實在是太難受,你不知道下面要發生什么事情,也會影響到別的工作。
     
    終于有了回音。編輯的信說,到目前為止,只收到一份評審回來,而這篇評審很負面。根據這篇評審,編輯決定拒稿。
     
    Science要退你的稿,你還能怎么著?但看完那個評審意見后,我覺得十分不服氣。那個評審意見非常不合理,不僅說我們的研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也說我們研究人員對相關問題研究的資歷不夠。很明顯屬于一種因為我們的觀點挑戰了他(她)的觀點,不愿看見我們在國際刊物上批他,所以火氣比較大一點,話比較過頭,想把我們斃掉而后快。
     
    于是我給編輯回信說:我尊重你的決定,因為根據這樣的評審意見,這是你唯一可以做出的決定。但我覺得這個評審意見非常不負責任,信口開河,完全是在雞蛋里挑骨頭;說我們不夠格,我在這圈子里干了二十年了,你去找幾個更合格的來給我看看。然后羅列了一大堆理由,還沒有說夠,想想算了,不要為難人家編輯了,一點鼠標,發過去算了一樁事。
     
    然后對同事說,改格式,投Nature,因為我們覺得我們的研究的確是可以上Nature或Science的內容。然后開始改,又是一些瑣碎的事,花了我們10天的時間。這就是科學研究,沒有辦法。
     
    就在我們幾乎完成修改,再過幾個小時就會把稿子投向Nature的時候,我收到了Science編輯的電郵。電郵說,我們剛收到另外兩個評審,根據這些評審意見,如果你們愿意的話,我們可以重新考慮你們送回來的稿件。
     
    原來編輯在見到我的電郵后,把它轉給了第二個評審者并再次催審,同時把我們的稿件和我的意見寄給了第三個評審者。這兩個評審的意見大體是:1)我們的研究有廣泛的意義,應當在Science上發;2)第一個評審者的評語過分,沒有道理。
     
    見到這個電郵,我們趕緊又日夜兼程把稿子改回到Science格式,寄了出去;很快被接收并發表了。那第一個評審者肯定氣得夠嗆。活該!
     
    第二篇是和一幫國外的同行做的,好幾個都是圈子里的成名人物。這個課題是我已經做了好幾年了,一直覺得可以上Science或Nature。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完成。
     
    后來我們館的一個博士后希望找個能上Nature或Science的課題,以便能幫他找到更好的工作,我就把和這個研究有關的材料草稿給了他。他是一個很仔細的人,在做研究的同時,對人際關系處得也到位,把跟這個項目有關的好幾個人都做為作者掛到了文章上,盡管這些人和這個類型的研究沒有太多的關系。對我來說多一篇少一篇文章無所謂,只要研究能做出來就好。既然給了他,就讓他去折騰吧。
     
    稿子出來后,我們先投到了Nature,很快被拒。修改以后,投給了Science。然后是等待——No news is good news。 過了一段時間,編輯回信了,說雖然評審都比較正面,但考慮到文稿的影響范圍,我們決定不發表。
     
    不發就不發,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一篇文章嘛,我無所謂。但我的那位合作者(他是第一作者)急了,給編輯寫信,也給他以為的評審者寫信,解釋這當中的問題。
     
    結果其中一個評審者被他猜中,他是圈子里的一個權威人物,但恰恰是個法國人,英語二把刀,他的評審半好半不好,想說好沒有說清楚,讓編輯沒法判斷。我們這位第一作者一發信,他意識到他的話沒有說到家,趕緊給編輯又寫了一份長信,抱歉說他的上一份評審也許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他想再強調一下這個研究的重要性,是世界第一,云云。編輯終于被說服了,相信我們這個研究該發。Science就發了。
     
    兩年后,我們這個第一作者的小哥們,拿到了大英博物館的一個終身位置。但對出了Science文章的這個課題再也不感興趣,只好交給新來的博士后做。這世界就這個樣,沒轍。
     
    這些過程可以告訴我們一些東西:第一,無論大家把Science、Nature看得如何了不起,其實它們都是科技刊物,沒有什么特別了不起的地方,它們都是人在運作。聰明的判斷和愚蠢的錯誤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發生。編輯都是普通人,晚上回家一樣給小孩換尿布,做飯吃,愁錢掙得不夠多。他們的心也是肉做的,是可以被影響的,是可以和他們講理的。所以,你如果覺得自己有理,一定要講。
     
    第二,對于投到這些刊物的研究,做為作者的你到底有多大的把握?如果你真正知道自己這個領域的研究,知道自己的研究在世界范圍所處的位置,你會對自己的文章能不能成有一個基本的判斷,而這個判斷會對文章的命運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博文發表時間:2008年5月9日)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7年2月刊 佳作)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精品videossexfreeohdbbw|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白浆高清久久久久久| 国内久久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果冻| 91成人精品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永久在线|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天天爽夜夜爽夜夜爽精品视频 |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毛片真精品|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精品不卡| 精品国产自在钱自| 69SEX久久精品国产麻豆| 蜜国产精品jk白丝AV网站| 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凹凸| 国产成人精品必看| 国产精品91在线| 91精品天美精东蜜桃传媒入口|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精品国产美女福利到在线不卡|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国产精品1024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av永久精品无码|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精品国产自在钱自|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在线|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下载 | 精品无码中出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