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ie0k"></ul>
  • <ul id="8ie0k"><acronym id="8ie0k"></acronym></ul>
  • 作者:泉琳/整理 來源: 發布時間:2017-3-15 20:47:50
    網絡訪談 聚焦科教熱點

     
    從2007年1月18日正式開通上線至今,科學網已走過十個年頭。在海內外科教界兩百多萬名博主和用戶的熱情參與下,科學網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華人科學社區”。
     
    緊跟新聞熱點,引領新聞輿論,為科教界提供及時有用的信息和資訊,大力促進科學傳播,是科學網多年來始終如一的使命。除了開設博客頻道,便于博主們分享學術、科普等精彩內容以外,從2011年開始,科學網還通過舉辦網絡訪談的形式,聚焦科教熱點話題,首創邀請專家博主、事件目擊者對社會重大突發事件進行解讀的形式,引起社會和媒體各界的強烈關注。
     
    截至2016年底,共舉辦各類網絡訪談46次。無論是與科研工作者“親密接觸”的科研經費、科研評價、基金評審等熱點,還是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SARS、H7N9、霧霾、蘆山地震的話題,都是網絡在線訪談所關注的對象。
     
    這些討論不僅深受海內外科教界廣大“草根”的擁躉,也直接影響到社會生活層面,甚至促進了一些非典型事件的解決。與此同時,還吸引了各類新聞媒體的追蹤報道,極大地促進了科學傳播的廣度。
     
    追蹤科教熱點
     
    2011年7月23日,溫州動車追尾事故發生后,科學網第一時間組織在線訪談,邀請交通工程技術及相關領域多名專家(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鐵路信號專家閔應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氣象學家丁裕國,西南交通大學牽引動力研究中心教授、動車專家羅世輝,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消防與安全技術學院助理教授麻庭光,雷電防護專業人士叢遠新,武漢大學信管院和計科院教授沈陽等)、親歷事故現場的網友(《溫州都市報》時政要聞部副主任吳智勇、新浪微博網友小刀)以及關心鐵路交通安全的科學網博主(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博士單濤濤等)作為嘉賓,與公眾面對面交流鐵路交通安全的相關問題,共同探析“7.23動車事故”的原因。
     
    在短短兩個小時的訪談中,網友共提出717個相關問題。本次訪談還受到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新京報》《中國青年報》《北京晚報》《廣州日報》《南方日報》《溫州日報》、新浪網、搜狐網、騰訊網等全國上百家主流媒體的關注和報道,他們還對科學網訪談嘉賓博主進行了采訪報道。
     
    2011年12月4日,美國駐華使館發布的北京PM2.5監測數據再次爆表,嚴重的空氣污染狀況引發公眾普遍擔憂。科學網特邀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退休教授蔣大和,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林章凜,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消防與安全技術學院助理教授麻庭光向網友解讀PM2.5,并交流空氣污染問題的對策。
     
    對社會事件的關注,科學網從未停止過。2015年4月6日19時左右,福建漳州古雷PX項目發生爆炸。據悉其正是2007年被廈門民眾極力抵制的PX項目,一年多前,該工廠已發生過一次爆炸。繼2014年4月初PX項目毒性大爭議以來,PX項目安全性、政府應如何作為等,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為此,2015年4月7日,科學網特邀多名化工、安全、政策專家與網友共同交流。此次訪談引發社會多方關注。隨后,科學網還受邀參加2015年5月3日《一虎一席談》“PX信任危機能否破解”節目的錄制。
     
    科研圈生態是科學網最關注的焦點之一。2012年11月13日,科學網博主、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程代展發表了關于自己的學生、“科研苗子”逃離科研的博文——《昨夜無眠》,經科學網頭條推薦后,一周內該博文科學網點擊量達13萬,引起了張海霞等多名博主的熱烈討論。13日當晚,該博文同步在北大BBS、清華BBS、人人網、新浪微博引起熱議,轉發評論達6000多條。
     
    11月15日,科學網邀請當事人程代展以及多名科學網博主作為嘉賓舉行“逃離科研”在線訪談,并同步推出“逃離科研”專題,數萬名網友參與討論并轉發。18日,程代展博文中的“當事”博士生在人人網發布文章《我為什么逃離科研》,并被博主轉發到科學網,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以《逃離科研》話題為基礎,張海霞等多名科學網博主積極發起“師生夜話”訪談,與年輕學子交流科研中的困惑。
     
    科學網“逃離科研”的訪談和專題成為獨家新聞源,自2012年11月16日起至2013年3月,引起人民日報(海外版)、新華社、鳳凰衛視等上百家主流媒體長達4個月的報道,轉發評論數萬次。
     
    “逃離科研”的話題不僅引爆海內外,受到公眾、媒體的強烈關注,甚至還成為2012年底全國熱議新聞話題,并引發了2013兩會代表的熱烈討論。
     
    深入新聞事件背后
     
    對科研、科研工作者的關注本來便是科學網的應有之義。在舉辦的多次網絡訪談中,科研生態、科研人員狀況等相關話題不斷。比如,2011年9月9日,科學網就曾邀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兩院外籍院士、科學網博主何毓琦做客科學網編輯部,就“年輕學者如何做科研”與網友交流經驗與體會。
     
    而與科研人員密切相關的基金申評等各類話題每年都會舉辦一次,以便給廣大科研人員提供指導。
     
    對于一些科教界的特殊事件,科學網以“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姿態,深入探究,并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3年“堂堂博士后王天旭,為什么成了老賴?”這一新聞話題受到包括科學網網友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事件的主角王天旭也因此被封為“中國最慘博士后”。
     
    為此,科學網邀請了關注年輕科研人員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呂吉吉、南京林業大學教授林中祥、伯恩大學博士莊呈展等博主作為嘉賓,圍繞“最慘博士后”話題與網友展開交流。在這次訪談過程中“最慘博士后”王天旭本人還現身網絡訪談,與嘉賓網友互動。
     
    科學網不僅是針砭時弊、學術交流、思想爭鋒、科學傳播的場所,也是緬懷先輩、追思故人的地方。
     
    2015年1月10日13點05分,科學網資深博主李小文院士因病搶救無效在北京306醫院與世長辭。
     
    聽聞此消息,科學網編輯部全體同仁和眾多科學網網友深感悲痛,接連數日,博友們撰寫了上百篇博文表達對李小文的哀思和追憶,科學網也在第一時間發表悼念博文《深切緬懷李小文院士,一路走好!》。
     
    李小文人生的最后幾年,非常喜歡科學網并與網友熱心交流,在被送醫搶救之前仍在瀏覽科學網。
     
    他一生淡泊名利,生前留下遺囑,不舉行任何形式的追悼會,只愿在網上舉行一次追思會。遵照其遺愿,2015年1月23日上午,在科學網上舉行了李小文科學網追思會。廣大網友用文字在線共同表達了對他的懷念之情。
     
    2015年4月,科普出版社聯合科學網共同出版了《大家博友:紀念李小文院士博文集》《大師小文:李小文院士博文集》,以表追思之情。■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7年2月刊 回響)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不卡|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乱|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人妻|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99re6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永久一|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一本二本|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三卡四卡|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2021|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四页|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不卡 | 在线中文字幕精品第5页|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久久AV无码精品人妻糸列| 亚洲国产综合第一精品小说|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观看| 91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精品国产自在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