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ie0k"></ul>
  • <ul id="8ie0k"><acronym id="8ie0k"></acronym></ul>
  • 來源: 發布時間:2017-11-27 18:7:43
    呂娟 張偉兵:求真求實與經世致用
    ——20世紀以來中國水利史研究發展歷程回顧

     
    水利史是記述人類社會抵御和減輕水旱災害,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的歷史過程,研究其發展規律以及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關系的科學。受氣候和地理條件的影響,我國治水事業歷史悠久,留存有大量水利古籍文獻,開展水利史研究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20世紀以來,水利史學人在古代水利科技史、歷史水旱災害及減災方略研究、河湖水系變遷與水資源水環境演變研究、區域水利史研究,以及水文化遺產研究等方面,取得諸多成就。這里以水利史研究的發展歷程為綱,就百年來中國水利史研究的主要成就略述如下。
     
    近代以來,隨著西方水利科技的傳入,我國傳統治水手段發生了重大轉變。與此同時,我國各大江河發生劇變,水旱災害頻發,對社會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統治階層的一批有識之士,為此開始積極探索江河治理之本,如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張謇等人的“導淮倡議”。與此同時,一批留學西方的知識分子在學習西方先進的水利科學技術的同時,也注重歷史經驗的研究和總結,力圖吸取其中科學的經驗,用以解決中國水利面臨的實際問題。
     
    在這一背景下,20世紀上半葉,水利史研究主要開展了水利史文獻的資料整編工作,代表性的成果有《再續行水金鑒》稿本等。該稿本約700萬字,與清代完成的《行水金鑒》《續行水金鑒》一起,構成相對完整的中國古代水利文獻資料,是開展中國古代水利史研究的最基本文獻。該稿本內容包括長江、淮河、黃河、運河、永定河,以及與之相通的重要湖泊的自然情況和治理歷史,對于研究今天的治河問題,了解江河變遷規律和制定防洪減災規劃,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這一時期的其他重要成果還有:武同舉的《淮系年表》稿本,鄭肇經的《中國水利史》,冀朝鼎的《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與水利事業的發展》等。
     
    20世紀50至70年代,全國興起大規模的水利建設高潮。水利史研究以服務水利建設為己任,逐步拓展研究領域。在繼續開展資料整編的基礎上,開始重視研究成果的致用功能,為江河流域規劃和大型工程設計提供參考。資料整編方面,最重要工作是清宮檔案水利資料的采集。這一工作從1956年開始,1958年結束,歷時3年,共拍攝照片14萬張,打印、抄錄卡片2.6萬余張。成果應用方面,關于黃河1843年和長江1870年特大洪水的研究,為確定三門峽水庫庫容和壩高以及長江三峽大壩設計提供了依據。
     
    另一項重要的成果是姚漢源教授完成的《中國古代農田的淤灌及放淤問題》,得到水利界人士的關注,在解決三門峽淤積問題中得到重視,并將該成果推薦給周恩來總理。此外,這一時期先后在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和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任教的姚漢源先生還培養了我國第一批水利史專業的研究生。
     
    1978年改革開放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水利史研究呈現出全新的局面。首先是專業研究機構的建立和專業人員隊伍的加強;其次是全國性學術組織的成立效益顯著;三是涌現出了一大批水利史基礎研究成果和應用成果,水利史研究迎來第一次發展高潮。
     
    機構隊伍方面,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華東水利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學院相繼成立了水利史研究的專業機構。成都科技大學、湖南水利電力師范學院等等高校還開設了中國水利史研究的專業課程。
     
    學術組織方面,1982年中國水利學會水利史研究會成立,1984年中國江河水利志研究會成立。這兩個研究會的成立,將全國開展水利史研究的專業和非專業人員組織起來,極大推動了水利史研究的開展。據統計,這一時期舉辦全國性的水利史研究學術交流會19次,并與日本中國水利史研究會、法國遠東學院等合作開展了多次國際學術交流。
     
    研究成果方面,這一時期涌現出一批社會影響大的經典著作,水利史文獻研究方面如清代江河洪澇檔案史料叢書,包括海河灤河、淮河、珠江韓江、長江西南國際河流、黃河、遼河松花江黑龍江和浙閩臺地區等6冊;通史研究方面如《中國水利史稿》《中國水利史綱要》;專題史研究方面如《京杭運河史》等。
     
    應用研究方面,這一時期水利史研究機構與水利、氣象、地震等自然科學領域相關部門合作,在歷史水旱災害及防災減災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周魁一教授提出的災害雙重屬性的概念,被認為是國際減災十年活動中的重要理論進展之一,并得到國家防洪減災主管部門的重視并采納。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科研體制改革,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水利史研究作為公益性、基礎性研究,受到很大沖擊。直到1998年大水之后,我國治水方針轉變,開始重視水利建設的社會因素和效應,加之近年來國家重視文化建設,水利史研究長時序、綜合性強的學科優勢得以發揮,水利史研究漸顯繁榮。與此同時,國內高校相關人文社科專業學者紛紛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出發,將研究對象聚焦在水利史問題上,水利史研究迎來了第二個發展高潮。
     
    基礎研究方面,《再續行水金鑒》《清代干旱檔案史料》等大型文獻資料相繼出版,并完成了《行水金鑒》三編信息檢索系統的研制,建設了1500~2000年全國水旱災害數據庫。周魁一教授所著《中國科學技術史(水利卷)》獲第三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三等獎,這是水利史研究成果在社會科學領域獲得的重要獎項。
     
    應用研究方面,這一時期國家開展大運河申遺工作,水利史研究發揮學科優勢,開展了《京杭運河水利專項規劃》等多項工作,為大運河成功申遺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和技術支撐。此外,水利史研究還致力于水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研究工作。并聯合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自2014年起,開展世界灌溉遺產的評選工作。得益于水利史研究在文物保護方面的諸多成果,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史研究所獲得國家文物局頒發的“文物保護工程勘測設計甲級資質證書”,并成功申報“水利遺產保護與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
     
    回首過去,水利史研究從水利文獻的整理起步,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在摸索中不斷前行,緊密聯系水利事業的實際逐步發展,到如今成為一個以服務水利建設為主,弘揚中華優秀水文化的學問,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均有較大進展。
     
    當前,國家高度重視水利事業和文化建設,水利史研究迎來了大好的發展機遇。未來,水利史學人將在繼承前輩學者嚴謹求實的基礎上,緊密結合當代水利建設,砥礪前行,在堅持求真求實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水利史研究經世致用的優良傳統,努力將水利史研究推向新的發展階段。■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7年11月刊 佳作)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天堂精品高清1区2区3区|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无码| 2021国内久久精品| 午夜影视日本亚洲欧洲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一级AV在线播放| 精品剧情v国产在免费线观看|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99成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赢消| 国产2021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XX视频.XXTV| 精品69久久久久久99| 久久99热这里只频精品6|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蜜桃|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亚洲A∨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国产精品αv在线观看| 久久水蜜桃亚洲AV无码精品| 久久精品9988|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久久久精品2019中文字幕2020|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精品伊人久久大线蕉色首页|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 CHINESE中国精品自拍| 99久久精品国产第一页|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蜜芽| 中文字幕久热精品视频在线| 三上悠亚日韩精品| 国产成人麻豆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