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ie0k"></ul>
  • <ul id="8ie0k"><acronym id="8ie0k"></acronym></ul>
  • 作者: 泉琳 來源: 發布時間:2016-9-14 16:4:5
    青島隔而固:“中國創造”撐起一片寧靜天空

     
    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隔而固”)于1998年由留德工學博士尹學軍回國創立,是德國隔而固集團與青島科而泰環境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的合資公司。
     
    青島隔而固自成立以來,不僅結束了我國高性能振動控制技術和產品的歷史空白,迅速縮短了與西方發達國家近40年的差距,而且其市場規模和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產品被迅速應用于全國各地,覆蓋汽車制造、火電核電、鋼鐵化工、船舶制造、地鐵輕軌、建筑橋梁等各行各業,并出口日本、韓國、德國、巴西等國家和地區。
     
    十余年間,公司員工人數由十多人發展到196人,公司業務穩步發展,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4.97億元,擁有專利91項。
     
    領跑中國振控行業
     
    作為一家專門從事設備和結構振動控制的企業,青島隔而固主要從事設計、制造、銷售、安裝現代化減振和防震系統;為工廠和機器設備在基礎設計方面提供工程技術服務,并提供振動測量和分析方面的咨詢服務。
     
    十幾年來,青島隔而固堅持科技創新,以市場為導向,在減振降噪領域研制出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
     
    不僅如此,青島隔而固還先后完成7000多個項目建設,包括上海大眾、通用汽車等壓力機生產線的隔振減振;無錫透平葉片有限公司世界最大的3.55萬噸大型螺旋壓力機隔振項目;我國首臺世界最大的4萬噸重型航空模鍛液壓機彈簧隔振;北京、上海等24余個城市地鐵隔振項目;國家大劇院、上海世博會文化中心隔振和崇啟大橋減振;江蘇田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百萬千瓦汽輪機發電機組隔振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項目。
     
    成立至今,青島隔而固已累計申請專利95項,獲得專利授權91項,其中發明專利授權46項,包括PCT途徑申請的國際專利授權9項,擁有主營業務領域的5個“隔而固”中文商標,知識產權擁有量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2009年以來,青島隔而固的振動控制相關技術先后獲得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
     
    正是一步一個腳印地縮短著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讓青島隔而固在逆境中突破,在創新中發展,更在裂變中超越,并一舉成為國內減振降噪領域的行業龍頭企業。
     
    技術創新多管齊下
     
    差距決定空間,學習決定命運。由于深知振動控制技術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青島隔而固人更善于學習,在科技自主創新上有著鍥而不舍的追求。
     
    青島隔而固有一套獨具特色的技術創新戰略,即率先創新、技術引進再創新和產學研合作創新的“三位一體”技術創新戰略。
     
    率先創新就是要依靠自身的技術優勢率先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實現技術的商品化和市場化,并以此領先于競爭對手,掌握市場領導權的新戰略。
     
    技術引進再創新是指通過引進先進的技術或設備,消化吸收領先者的核心技術和技術秘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創新,以便創造出一種比原有技術更完善的方法,在技術創新能力上全面超越國內外同行企業。
     
    產學研合作創新則以創新為目標,以合作為基本手段,以資源互補為內容,在企業間或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之間聯合開展創新。
     
    基于“三位一體”的技術創新戰略,青島隔而固清晰定位,理清發展路線,在不同領域采用不同的技術創新戰略,取得了豐碩的創新性科技成果。
     
    在軌道交通領域,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點及工程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青島隔而固技術人員在現有的浮置板技術基礎之上進行了大量創新,通過企業內部立項及產學研合作,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研制完成了內置式鋼彈簧浮置板道床隔振技術。
     
    這種技術解決了橡膠材料的固有性能缺陷,優化了橫向與豎向剛度,并聯阻尼元件后,減振效果可達到26~35分貝甚至更高,并且無需側向限位,維護少、檢修方便,設計壽命長達100年,其減振效果達到了現有同類產品的國際領先水平。
     
    為克服在施工效率方面的技術瓶徑,青島隔而固又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預制式短浮置板道床技術,不僅將施工速度提高到原來的3倍,還全面提高了浮置板產品的標準化程度和加工質量,將浮置板道床減振技術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針對工業設備沖擊、回轉引發的振動問題,青島隔而固研發了抗沖擊隔振器、大型三維隔振裝置、新型粘滯式阻尼技術,并在此基礎上研制出一系列管道阻尼器及鋼彈簧阻尼隔振器產品,很好地滿足了我國工業裝置的隔振需求。
     
    由于大型汽輪發電機組的軸系長、轉子重、轉速高、臨界轉速低,其彈簧隔振基礎的有限元動力學分析難度非常大。為此,青島隔而固經過技術攻關,形成包括電力設備彈性基礎分析、設計、隔振裝置和施工方法在內的一整套技術。
     
    在設計方面,青島隔而固創新了一套適用于我國國情的大型回轉設備彈性基礎的設計方法,如擾力采用國際標準,建模時利用剛性桿單元連接質量單元,動力響應分析使用振形疊加法,結果采用均方根組合法,輸出頻域動剛度曲線及基礎靜變位,抗震分析時考慮阻尼非線性,對新機型還輔助采用模型試驗方法予以驗證,實現了所有項目汽輪發電機組基礎振動全部達到設計標準,而且全部達到國際標準優級。
     
    在施工方面,探索出大型汽輪發電機組彈性隔振基礎的無間隙施工方法,使臺板施工期間底模板下表面至柱頂上表面之間的距離始終等于隔振器的設計工作高度,避免了傳統方法中預留沉降間隙與實際沉降量不符而引發的施工質量問題。
     
    在橋梁建筑領域,由于大跨度或細高結構的低頻建筑結構物易發生破壞性共振,使用調諧質量減振器(TMD)是降低結構振動反應的有效措施。然而,現有TMD的橫向剛度較差,需要額外設置導向裝置,特別是其阻尼比為固定值,在應用時無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因此減振性能受到極大影響。
     
    青島隔而固通過企業內部立項研究,研制出阻尼比及頻率均可根據建筑結構實際情況現場進行準確調整的系列TMD產品,同時簡化導向結構,避免導向不暢造成的TMD失效,基本可以涵蓋現有橋梁建筑結構的所有應用需求。
     
    得益于這份對技術的不懈追求與精益求精,青島隔而固屢獲殊榮。
     
    鋼彈簧浮置板道床隔振技術相關科研成果先后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學技術一等獎和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多項獎勵;2013年,工業及電力裝備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獲得了中國機械工業集團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同年,創新完成的建筑三維減隔振技術還獲得了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同時,青島隔而固針對該技術參編的兩部國家標準《隔振設計規范》GB50463及《建筑工程容許振動標準》GB50868正式發布使用,形成了我國工業工程振動控制技術標準體系。
     
    以創新鍛造長遠
     
    青島隔而固的自主創新不局限于技術和產品層面,在人才培養、管理模式等方面也有獨到的見解。
     
    在青島隔而固的理念中,人才始終是培養持續科技創新能力的首要因素。為此,青島隔而固在人才培養上“動足腦筋”,想盡辦法。
     
    除了通過人才引進、內部培養等多種方式組建一支跨領域、跨行業的高水平技術力量之外,青島隔而固還通過制定并建立健全技術創新規劃和人才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管理、研發、銷售、生產、后勤等在內的所有員工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員工的創新潛力。
     
    同時,青島隔而固還建立拔尖人才和項目帶頭人領銜的跨公司、跨部門創新團隊,并以技術創新帶動管理、文化、市場、組織、制度等創新活動,增加各類創新獎勵的資金投入,從而持續有效提高創新績效和核心競爭力。
     
    大量科技創新人才為青島隔而固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而“無為而治”的管理模式則為青島隔而固贏得了大量寶貴的科技創新空間。
     
    青島隔而固的掌門人尹學軍將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打造了獨特、和諧而高效的企業文化,以德國式的嚴謹對待工程、技術、質量和安全,以中國式的熱情和效率為客戶提供技術服務。公司內部則以人為本,充分放權,通過激勵機制使員工的制造力和自主性得到極致發揮,為員工營造快樂的工作氛圍。超強的公司凝聚力打造了一支技術至精和服務至上的精兵強將,贏得了客戶的信賴和好評。
     
    正是源于這樣的企業文化,青島隔而固人科技創新力遠遠超越了其國內外同行企業,牢牢地掌控并引領著行業的發展。
     
    如今,依靠自主創新,青島隔而固的振動控制技術及產品不僅積極助力國內核電、航天等重點工程,產品還遠銷德國、巴西、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尹學軍創辦青島隔而固之初,“將隔振技術引進再創新,服務國家建設科技報國”的心愿已一步步實現。
     
    但是面對未來,青島隔而固人絲毫不覺輕松,反而愈發感到責任重大。
     
    在國家實施《中國制造2025》、推進供給側改革的新形勢下,面對機遇與挑戰,青島隔而固毫不畏懼。
     
    堅持自主創新,以國家需要為動力,向更高的科技高峰攀登是他們一以貫之的使命,而下一步振動控制技術的研發路線也早已繪就: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圍繞高、大、精、尖項目和減振抗震領域前沿技術開展科技攻關,力爭服務于更多國家重大項目、出重大成果,并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團隊,使企業總體技術水平和科技實力繼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6年7月刊 案例聚焦)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真人荷官无码|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精品国产三级a∨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免大香伊|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2021精品国产品免费观看| 国产伦精品免编号公布|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AR影院 |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影音先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 九九热线有精品视频99| 国产精品特级露脸AV毛片|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SWAG蓝导航| 国产精品成人va|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 亚洲色精品VR一区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56prom在线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牛|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四区| 精品久久亚洲一级α| 久热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日韩久久亚洲|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国产A∨国片精品一区二区|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思思久久99热免费精品6|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影视|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