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ie0k"></ul>
  • <ul id="8ie0k"><acronym id="8ie0k"></acronym></ul>
  • 來源: 發布時間:2016-11-28 20:35:7
    楊曉君:我愿為鶴舞高原

     
    1876年,當俄國探險家尼古拉·普爾熱瓦爾斯基在青海湖初見這種頸部1/3羽毛均為黑色的鶴類時,他意識到,眼前美麗的鶴種不屬于當時世界上已知的14種鶴類中的任何一種——黑頸鶴第一次被鳥類學界所發現。
     
    此后,我國鳥類學者對于黑頸鶴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試圖通過不斷的野外科考追蹤,為世人揭開包裹在越冬黑頸鶴身上的謎團,甚至有人甘愿為此奉獻畢生精力。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楊曉君便是其中一個。
     
    結緣黑頸鶴
     
    世界上共有15種鶴,中國分布和記錄到的有9種。在這9種鶴類中,最為特別的當屬黑頸鶴。
     
    這不僅因為它是最晚被發現的一種鶴類,同時它也是惟一終生生長在高原的鶴,生存環境最為惡劣。正因如此,這種能夠適應嚴酷環境下的鶴類,成了鳥類學家們迫切想去了解和探究的物種。
     
    此前,楊曉君從未想過自己畢生的追求會與這樣一種美麗的鳥類如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但也正如他自己所說,“一份好奇、一份關心、一份責任”,就讓他與黑頸鶴“同行”了近20年。
     
    2001年,在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研究方向資助下,楊曉君及其團隊先后在云南大山包、納帕海和四川諾爾蓋對越冬期和繁殖期的黑頸鶴開展野外研究。鑒于當時世界范圍內對黑頸鶴的研究十分稀少,因此,楊曉君的研究工作受到了致力于挽救世界范圍內的鶴類及其棲息環境的國際鶴類基金會(ICF)的高度關注。
     
    在ICF的資助與支持下,楊曉君研究團隊利用衛星跟蹤技術追蹤黑頸鶴的遷徙路線,這也是中國科學家首次獨立利用衛星跟蹤技術對鳥類進行研究。這次研究引發了極大的社會反響與關注,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的諸多主流媒體紛紛進行連續的跟蹤報道,在保護研究的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以保護黑頸鶴為主的云南大山包等保護區的知名度。
     
    雪中送炭
     
    然而,正在一些研究成果開始“開花結果”時,2005年,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研究方向項目結束,經費短缺成為瓶頸。對于黑頸鶴的研究能否繼續進行下去,成為了困擾楊曉君團隊的關鍵問題。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當楊曉君為了研究工作的停頓而愁眉不展時,“西部之光”聯合學者資助項目猶如雪中送炭,向楊曉君及團隊拋出了希望的橄欖枝。
     
    于1996年推出的“西部之光”聯合學者項目,是中組部和中科院共同管理的區域性人才工作計劃,其目標正是為了促進西部地區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科技工作發展,以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
     
    于是,在“西部之光”的鼎力相助之下,楊曉君的團隊“絕處逢生”,研究工作得以繼續開展。隨后,伴隨著ICF繼續為黑頸鶴東部種群、中國探險協會為黑頸鶴中部種群提供衛星跟蹤設備等方面的資助,楊曉君研究組在鶴類研究方面的工作基礎終于得以奠定。
     
    之后便一發不可收拾:楊曉君帶領著團隊成員,克服高原環境帶來的種種考驗,通過應用傳統生態學理論,結合野外實地調查和定點觀察,在黑頸鶴的繁殖地、越冬地和遷徙中途停留地開展了一系列野外研究,并利用衛星跟蹤、分子生物學等手段,圍繞物種的分布、種群動態、遷徙、行為與保護等開展理論和保護實踐的探索。
     
    最終,這支能打硬仗的卓越團隊在探討黑頸鶴保護機制、對高原環境的適應機理以及響應環境變化機制的同時,深入揭示了黑頸鶴的行為和生物學特征及對高寒和高原特殊環境的適應生存策略,圓滿出色地達成了研究目標。
     
    搭建橋梁
     
    31篇論文,8篇SCI論文,培養出9名碩士,4名博士在絕對稱不上熱門的研究領域里,楊曉君卻帶領團隊取得了讓所有人不得不衷心“點贊”的成績。
     
    這樣的成績也帶來了直接的科學進步:得益于楊曉君及團隊的努力,國際鶴類基金會副主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委員會鶴類專家組組長哈里斯在2014年的報告中指出:“黑頸鶴已經成為目前研究得最為深入的鶴類物種之一。”
     
    扎實的專業功底和豐富的科研實踐,使楊曉君的研究成果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和權威性,而“楊曉君”這個名字在“圈內”也開始越發響亮。但就當掌聲與鮮花齊來的時候,楊曉君卻感受到越來越沉重的責任感。如何利用已有平臺與資源,進一步推進和完善黑頸鶴保護工作,成為了楊曉君思考的當務之急。
     
    2012年,在楊曉君及其團隊的號召與發起之下,“黑頸鶴保護網絡”于云南昆明正式成立。國際鶴類基金會、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等相關國際組織,印度、不丹兩個有黑頸鶴分布的境外國家,以及中國有黑頸鶴分布的7個省區的保護管理和研究人員攜手并肩,共聚一堂,共同探討交流有關黑頸鶴研究和保護的經驗。
     
    之后,“黑頸鶴保護網絡”先后在貴州威寧、青海西寧、四川若爾蓋、甘肅肅北召開年會,在分享有關信息和交流相關經驗的同時,更搭建起一座黑頸鶴保護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之橋。
     
    “‘西部之光’為青年人才扎根西部踏踏實實做科學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談及“西部之光”,楊曉君至今依然心懷感激。他對《科學新聞》記者說:“沒有西部之光,就沒有我今天的成就,我將努力回報社會,將自我實現與社會貢獻有機統一。只有這樣才無愧于它的信任。”■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6年11月刊 人物側記)
    發E-mail給:      
    | 打印 | 評論 |
    四虎国产精品永免费| 2021国产精品自拍|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国产精品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福利app|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户外勾搭野战|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剧情AV麻豆香蕉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国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V|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 精品国产线拍大陆久久尤物| 2022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免费观看|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精品72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 无码精品日韩中文字幕|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久| 99re6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色视频ⅹxxx| 亚洲国产午夜中文字幕精品黄网站| 精品国产呦系列在线看| 精品videossexfreeohdbbw| 91情侣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蜜芽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18| 99在线视频精品|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夜夜|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 女人香蕉久久**毛片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