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網站專家人才庫中孔祥峰的頁面,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豐碩的科研成果。
自2006年6月從南京農業大學獸醫專業獲得博士學位之后,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孔祥峰共發表論文200余篇,其中SCI論文108篇、CSCD論文86篇。
這些成績使剛過不惑之年的他已在中國動物營養研究領域“小有名氣”。不過,在孔祥峰自己看來,他的科研創新之路才剛剛開始。
牽手“西部之光”
2005年,還在南京農業大學攻讀博士的孔祥峰提前一年完成了畢業論文,因仰慕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印遇龍團隊斐然的科研成就,而進入該所畜禽健康養殖研究中心實習,主要開展豬用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的研發。
2008年2月~2009年2月,孔祥峰在美國德州農工大學伍國耀教授實驗室訪問研究期間,結合國際學科前沿和國內學科發展重大需求,根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的建議,把研究方向換成了胎兒發育與氨基酸營養研究;2012年8月~2013年2月,在法國國家農業科學院進行高級訪問期間,開展了結腸微生物蛋白質代謝與宿主健康調控研究。
研究方向幾經變換,曾讓孔祥峰一度有些“迷茫”。盡管如此,他仍然沒有放棄中草藥飼料添加劑研發的老本行,而是繼續學習、積累,關注最新的科研進展,并思考如何將所學知識與新開展的研究相結合。
例如,為了解決目前中藥加工企業產生的大量中藥渣對環境的污染,以及畜禽產品抗生素殘留等問題,孔祥峰作為主要負責人承擔了印遇龍主持的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攻關項目“中藥渣微生物發酵綜合利用技術研發與應用”,旨在實現中藥渣的高效循環利用。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2年8月,在法國國家農業科學院做高級訪問研究時,國際知名期刊《細胞》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引起了孔祥峰的注意:婦女孕娠中后期,機體為了適應胎兒的快速生長發育,母體腸道微生物區系組成會發生很大變化,同時引發孕娠代謝綜合征。
深受啟發的他敏銳地認識到,這剛好可以用上自己對腸道健康和胎兒發育調控的研究成果,并與自己多年來一直堅持的腸道微生物調控研究相結合。
2013年回國后,孔祥峰結合中心主要科研任務和個人研究興趣,經與印遇龍商討,將研究方向整合為“豬腸道微生態與機體健康調控研究”。
認準了研究方向后,孔祥峰打算借此來申請國家科研項目。雖然競爭異常激烈,然而天道酬勤,對科研無比執著的他得到了“幸運女神”的眷顧。2014年,孔祥峰獲得了中國科學院“西部之光”人才培養計劃重點項目“妊娠環江香豬腸道微生態與孕體發育特性及繁殖性能調控”的資助。
近3年來,在“西部之光”重點項目的資助下,孔祥峰帶領團隊在國際雜志上發表相關SCI論文3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相關CSCD論文8篇;培養研究生4名,科研助理2人;2013年底獲省自然科學一等獎,2016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推動產學研融合
從做出科研成果轉向成果轉化、著手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大多數科研人員的夢想,更是孔祥峰終生奮斗的目標。
2008年以來,孔祥峰便帶著團隊在廣西環江等地開展動物試驗和遺傳背景調查等先期工作,在環江香豬的腸道微生態與功能調控、繁殖性能調控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諸多重要進展。
正因為有了前期扎實的科研鋪墊,2013年12月22日,由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所牽頭的我國首個香豬實驗基地在國家級貧困縣——廣西環江揭牌成立。
該基地掛靠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以香豬的保種和改良、綠色健康飼養標準和清潔生產模式的建立和推廣、優良基因資源的挖掘等為重點,對香豬這一我國特有保護性豬種展開系統研究。
為了進一步推動香豬產業的健康發展,繁榮產區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在孔祥峰承擔“西部之光”項目期間,環江站聯合廣西毛苗瑤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了廣西壯族自治區院士工作站。
院士工作站通過整合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所的技術優勢和人才資源,建設產學研聯合創新的研發平臺,就三方共同認可的科研項目和產品研發等領域進行長期合作。
自院士工作站運行以來,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訪問學者、研究生等來此開展動物實驗、參加采樣工作,無形中增加了環江香豬的知名度。目前,院士團隊正與廣西毛苗瑤食品有限公司環江養殖分公司合作,籌建我國第一家香豬研究中心。
在孔祥峰看來,驕人成績的取得,少不了“西部之光”為自己插上翅膀。
“從我個人來說,‘西部之光’不僅僅是一個能讓我將科研興趣和地方重大需求有機結合的研究項目,更重要的是為我提供了服務我國西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機會和平臺,讓我更加注重學以致用,實現產學研融合。”孔祥峰向《科學新聞》表示。
今年底,孔祥峰承擔的“西部之光”項目即將結題,但是在他的心中,為西部奉獻的想法一刻也沒有停止。
“是‘西部之光’讓我與廣西香豬結下了不解之緣,也讓我時常牽掛廣西香豬產業的發展以及產區并不富裕但十分純樸的老百姓的生活。作為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真心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機會為我國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與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孔祥峰言辭懇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