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專家工作站推動市場、企業、科研的密切結合,提升了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
5年前,中國科協和北京市科協秉持“需求為基礎、項目為核心、企業為主體、實效為根本”的理念,致力推動成立企業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和院士專家工作站。值此北京工作站成立5周年之際,很多企業級的院士專家工作站已經形成多項惠及社會民生的科技產業成果。
作為個中典范,方正國際軟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方正國際)院士專家工作站于2011年底正式成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越、北京理工大學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陶然成為方正國際院士專家工作站的首批進駐專家。經過近3年的努力,方正國際院士專家工作站取得了豐碩成果,方正國際CEO周大良作為工作站建設的親歷者,甚感欣慰。
為智慧城市復雜系統帶來了方法論指導
作為北大方正集團下屬大型智慧城市軟件與解決方案服務商,方正國際秉承產學研用的發展模式,始終堅持自主創新。院士專家工作站的成立,進一步增強了方正國際的技術研發實力,也再度詮釋了方正國際產學研道路的正確性。誠如周大良所說,“院士專家為方正國際新一代的技術和產品研發帶來了方法論指導,指明了方向,也為方正國際實現深度市場拓展奠定了基礎”。
雷達與通信系統專家王越長期從事火控雷達系統、信息系統及其安全對抗領域的研究工作,與方正國際智慧城市業務有著廣泛契合。進駐方正國際院士專家工作站后,他與方正國際技術研發團隊一起,結合智慧城市業務,將這一復雜信息系統與智慧城市項目進行深度整合。此外,方正國際計劃在3到5年間開發出智慧城市的一套復雜系統,王越科研團隊的加入,不僅為方正國際帶來了寶貴的復雜信息系統方法論指導,更有效解決了企業研發投入的巨大難題。
根據王越提出的復雜信息系統的多活性代理概念,方正國際還開發出基于智慧城市的系統服務總線(ESB)。周大良介紹說:“實際上信息系統當中的各個系統是獨立的,各個系統不能夠通過傳統的方式直接連接,每個系統之間要有一個多活性代理,整個系統的架構既能保證系統的獨立性又能保證總體的安全性,某個系統故障不會影響整體運作。”
推動市場需求與科研需求的完美融合
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不可避免地帶來信息安全問題,也日益引發全民關注。如何保證復雜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信息對抗是一大難題。
周大良說:“目前的電線、電網、航空等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基礎設施,關鍵技術是實現時間同步,時間一旦失之毫厘,信息傳送極有可能失敗,或將謬以千里。”抗干擾技術,即在天線和接收器之間加入抗干擾模塊。
抗干擾模塊看似雖小,但須從底層基本理論和方法展開研究工作,代價極大。基于方正國際產學研用的發展模式,院士專家工作站在此發揮出了巨大功效,企業將科學家研發出的原型系統進行產業化,逐漸將產品小型化,不斷在技術、工藝上予以改進。
“如此一來,既為企業有效節約了研發成本,又實現了科研人員將成果轉化的要求,同時還實現了應用社會造福于民的目標,可謂一舉三得。方正國際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的一大初衷也在于此。” 周大良說道。
借助王越從事雷達研究的經驗,方正國際研發團隊聯合院士專家開發出的抗干擾芯片,目前已經在一些公安部門得到應用,而復雜信息系統也已經開發出第一個版本,并在一些城市落地實施。
發揚方正基因優勢——科技轉化生產力
由企業提出研發需求,由科研團隊做原型系統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再由企業做應用驗證與應用開發,進而組建研發團隊實現技術成果的產品化。方正國際有著天然校企合作的傳統與優勢,比如在視頻圖像領域,方正國際與北京大學計算機所保持了長期的合作關系,進而也在這一領域保持持續的競爭力。院士專家工作是方正國際這一傳統與優勢的延續,并取得了積極成效。
將最新研究項目成果積極向政府和各級客戶進行科普宣講,就是方正國際院士專家工作站的必備功課之一。2012年6月,方正國際在蘇州組織舉辦智慧城市宣講會,邀請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等政府單位領導和蘇州當地高校專家教授到場,并由院士專家工作站的王越院士親自主講。周大良介紹說:“通過院士專家工作站,能夠讓政府、高校等機構人士了解最先進的科學思想,能夠影響政府決策,進而完善公共設施建設,服務社會。”
談及王越當初欣然接受方正國際院士專家工作站盛情邀請的原因,周大良回憶道:“當初與方正合作,王越院士看中方正是真正的技術創新型公司——在市場中不是簡單的搬箱子式貿易或拿來主義,在每一個方向都堅持通過自主創新來提升產品和服務。”除了產學研體系之外,方正獨特的管理體系也是吸引以王越、陶然為代表的院士專家的原因之一。其他公司很難達到方正規模化的創新、研發水平和管理水平。加上方正民營化的經營思路和極具競爭力的市場能力,方正能夠將科研成果轉變成真正利國利民的應用成果。
校企合作、院士專家工作站、產學研用,三者殊途同歸,方正的這一基因早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選之時已種下。王選一貫倡導自主開發原創性核心技術,一直致力于科技創新,他也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戰略制訂參與者及身體力行的建設者。“王選院士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方正在技術創新上能一直處于領先的地位,希望方正能給社會和國家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能夠超越王選,走向世界。”周大良感慨地說道。
校企合作更需高瞻遠矚
一般而言,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科研工作都有一個階段性,而面向市場的企業對科研成果的產品轉化需求更為迫切,如何在這二者之間達成共識,周大良有著自己的理解,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定要高瞻遠矚”。
從研發到市場,產品可能經歷2到3年甚至更長時間,這就要求企業尤其是企業領導層能夠看到更長遠的市場發展空間。CEBX(Common e-Document of Blending XML,譯為基于混合XML的公共電子文檔)是方正國際開發的一種獨立于軟件、硬件、操作系統、呈現/打印設備的文檔格式規范,廣泛應用于我國各級政府公文系統。類似的產品,IBM、微軟都有,為什么方正國際要花大力氣自主研發?對此,周大良用“高速公路”作比喻:“為了保證信息安全,CEBX正是中國自己建設的信息‘高速公路’,中國的文檔、圖書等信息資源,都應該用自己的格式機制加密保障。”
越具備全面信息化的公司才能越有持續提供服務的競爭力,方正國際院士專家工作站成立兩年多來,具體帶來了哪些經濟效益?周大良坦言:“方正國際在與院士專家合作期間,最大的獲益正是讓公司的底蘊和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提升。打底越厚,可做的事情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