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發布時間:2014-7-28 15:32:57
|

煤炭是我國的主體能源。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推進階段,今后較長一段時期,能源需求仍將較快增長,煤炭消費量也將大幅增加。2030年前我國煤炭的主體能源地位不會改變。另一方面,煤炭大規模開發利用也帶來了安全、生態、溫室氣體排放等一系列嚴峻問題,迫切需要開辟出一條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煤炭的新道路。
為此,中國工程院于2011年設立了“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戰略研究”重大能源戰略咨詢項目,主要是對煤炭開發利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進行分析。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謝克昌擔負起項目負責人的重任。
2011年2月20~21日,中國工程院在京組織召開“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發展利用戰略研究”重大項目啟動會。項目研究時間為2011年1月~2012年6月。中國工程院投入800萬元的研究經費,組織了30位院士、400多位專家進行了全面、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些重大研究成果。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王志軒被邀請作為“煤利用中的污染控制和凈化技術”、“先進的燃煤發電技術”課題組副組長,“先進輸電技術及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影響”課題組成員參與項目工作。
項目分設煤炭資源與水資源、煤炭安全高效綠色開采技術與戰略研究、煤炭提質技術與輸配方案的戰略研究、煤利用中的污染控制和凈化技術、新型清潔燃煤燃燒技術、先進的燃煤發電技術、先進輸電技術及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影響研究、煤潔凈高效轉化、煤基多聯產技術、煤利用過程中的節能技術等10個課題組和綜合課題組,分別由各領域院士牽頭,組織相關專家開展課題研究工作。
研究顯示,我國未來的煤炭開發利用有十個重點,一是煤炭開發戰略性西移成為必然趨勢,優化布局是當務之急;二是只有大力推行科學產能,才能實現煤炭開發模式轉型;三是全面提質、按質使用,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徑;四是解決未來煤炭長距離輸送難題,必須堅持輸煤輸電并舉;五是逐步降低燃煤比重,提高煤氣化率,推動分級轉化;六是加快發展先進高效燃煤發電技術勢在必行;七是調整煤化工產業結構,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八是多聯產能效優勢明顯,應盡快開展工程示范;九是實現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減排目標,首當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十是從結構、技術和管理三方面,挖掘高耗能行業節能潛力。
該報告不僅厘清了我國煤炭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凝練了研究的核心認識,并且形成了發展的戰略思路,提出了可行的必要措施。項目提出了近、中期的解決方案,提出方案所要求突破的關鍵技術和政策措施,最終為在全社會實現煤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奠定基礎。
此外,課題組還將綜合考慮資源、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等約束因素,科學估計煤炭資源的需求與供應,對提高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和控制污染物,溫室氣體排放進行科學分析。并根據國內外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發展現狀,以到2020年前的近期為重點,提出對策、途徑、措施等。通過技術路線圖,全生命周期評價等戰略研究方法學分析工具,結合具體案例,給出經濟性、環境性、低碳性最佳的現實可行的方案以及通過關鍵技術突破、近期可用的工藝技術途徑。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4年6月刊 建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