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發布時間:2014-7-28 15:32:57
|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我國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基本實現工業化。我國制造業經過多年的迅猛發展,已經發展成為制造大國,但仍面臨新的形勢和諸多挑戰。為此,制造業必須實現由大變強的轉變,要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成為制造強國。
2013年1月,中國工程院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開展“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項目圍繞我國建設制造強國的目標開展研究,下設“制造強國的主要指標研究”、“制造業創新發展戰略研究”和“制造質量強國戰略研究”3個綜合課題組,機械、運載、能源、冶金化工、信息電子、輕工紡織、儀器和制造服務業8個領域課題組和總體組,按照“總-分-總”的階段分三步開展研究。目前已初步完成各綜合課題研究報告及項目綜合報告,計劃于2014年年底完成全部研究工作。
項目組織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專家參與研究。其中,“制造質量強國戰略研究”綜合課題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源張、王禮恒和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陳鋼任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鐘群鵬任課題組組長,國務院參事張綱、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任副組長。課題組辦公室設在質檢總局質量司,國家標準委、上海質量科學研究院、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及部分大型企業、高等院校等30余個單位參與研究工作。
項目研究工作重視以下四點:注重戰略性、前瞻性和工程性;注重科學方法,把握全局,突出重點,開展廣泛調查、深入研究、充分討論,并結合科學分析;加強對咨詢隊伍的建設,構筑“強核心、大協作、開放式”的咨詢隊伍體系;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常態化戰略研究機制,加強對制造業各類數據的統計,結合工程院國際工程科技知識中心建設,建立制造業數據庫,并針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開展長期、持續性的研究。
經過在地方、行業、企業的廣泛調查和近一年的深入研究,項目組形成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明確了我國成為制造強國的階段性目標和各項指標,提出了在2020年進入制造強國行列的指導方針和戰略對策。
中國工程院的這份研究預測結果表明,中國建設制造業強國進程可分為三個階段:2020年中國制造業綜合指數預計可達德國20世紀60年代末、日本80年代后期的水平,進入制造強國行列;2035年中國制造業綜合指數超過德國、日本2012年的水平,總體上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強國;2050年中國制造業綜合指數可望達到德國、日本當期水平,成為具有全球引領影響力的制造強國。
2014年1月7日,國務院副總理馬凱聽取了中國工程院的成果匯報,高度肯定了項目研究工作和項目組提出的關于制定“中國制造2025”、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建議,并責成工信部牽頭、會同相關部委編制“中國制造2025”規劃。他希望,項目組要圍繞“中國制造2025”的相關內容繼續開展深入研究,為促進我國制造業由大到強、實現跨越式發展建言獻策。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4年6月刊 建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