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手術臺上將一個微型冷卻設備插入人腦,就能讓患者的語言模式放慢速度甚至失真。近日,一個項目組在神經科學年會上展示了這一發現。
當探針在大腦的語言和講話區域激活時,如運動前區皮質,患者的語言就開始變得混亂甚至失真。隨著科學家將探針移向其他講話區域時,如島蓋部,聲音失真的情況會有所減輕,但是語言模式有所減慢。
“出現的是這個有序的地圖。”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該課題組負責人Michael Long表示。
結果顯示,大腦的一個區域負責組織語言的節奏和流暢性,而另一個區域則負責語言的實際清晰度。課題組甚至能夠繪制出在使用冷卻探針時,哪些詞匯的發音最可能會被拉長。
“人們會首先拉長元音。”Long表示,“人們不會說Tttuesssday(輔音拉長的星期二),而是會說Tuuuesdaaay(元音拉長的星期二)。”
這項技術類似于研究人員用于鑒定大腦各個區域功能的電子探針刺激,但這種刺激往往會造成比較敏感的患者癲癇發作。Long則表示,冷卻探針是完全安全的,未來可能會幫助神經外科醫生在手術臺上做出決定。
《科學新聞》 (科學新聞2014年11月刊 科學·此刻)